SAP全球副總裁董志剛:重視中國市場、ERP價格趨向更親民
發表于:2021/8/3 15:27:24??閱讀量:?[關閉]
ERP,是“企業資源計劃”的英文縮寫,自1990年由美國Gartner公司提出,發展至今已有30多年。在大眾認知層面,ERP軟件使用成本較高,似乎一直是大型企業的“標配”。針對這一“誤解”,德國商業軟件巨頭SAP(思愛普)全球副總裁、中國聯席總經理董志剛指出:“全球排名前2000名的大企業中92%是SAP的客戶,但另一個事實是,SAP服務的客戶中80%是中小型企業。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ERP軟件的價格將會更親民,讓更多的中小企業能用得起SAP服務,我們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SAP成立于1972年,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在全球ERP市場中長年占據第一的寶座,深耕中國市場26年并見證了中國企業數字化的進程。盡管長期受到中國本土廠商的“搶食”與競爭,賽迪顧問《2020-2021年中國企業級應用軟件市場研究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公有云的SaaS(軟件即服務)市場,以及國內公有云ERP細分市場中,SAP仍占據著第一位的市場份額。
為什么說ERP云化是大勢所趨?中國的數字化轉型與歐美市場相比有什么特性?SAP如何抓住國內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如何看待來自本土廠商的競爭?……針對這些業界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在前不久剛剛閉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董志剛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專訪,并一一作出了解答與回應。
持續加大中國市場投入
《中國經營報》:作為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的領導層,你覺得國內的數字化轉型呈現出哪些特點?
董志剛:SAP進入中國26年,可謂見證了中國企業應用軟件、企業數字化發展的進程。在企業軟件發展的早期,中國距離發達國家的軟件水平有較大差距。而在新一輪數字化浪潮中,中國正在抓住變革的機會,通過政策激活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我看來,國內新一輪數字化變革呈現出三個明顯的特征。
第一,與歐美國家企業數字化轉型由市場驅動的發展模式不同,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是由政策驅動的,同時軟件服務商、通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自動化技術供應商、金融機構,還有機械制造、家電等傳統企業紛紛涌入數字化產業。
第二,非常重視技術發展,但對管理能力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升。當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時,要具備從市場獲得長久持續發展的能力,這對企業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預見,中國企業在數字化技術發展成熟后,數字化轉型的管理工具將成為下一輪的“熱點”。
第三,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產業上下游的合作協同相對缺乏。據第三方數據統計,國內已產生600家以上平臺型企業,因還處于跑馬圈地搶市場的階段,平臺之間的競爭大于合作。我們認為,未來數字技術供應商之間,將從單純的競爭關系升級為競合關系,也就是說平臺之間既競爭也合作。
《中國經營報》:外資品牌在國內發展,面臨的一個長期課題是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問題,SAP在這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
董志剛:“在中國,為中國”是SAP一直堅持和倡導的,中國正處于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過程中,SAP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在投入方面持續加碼,比如在上海設立了德國總部之外的第二大研究院,在成都、大連、西安等地設立了較大的研發分支機構。戰略上重視之外,SAP在中國設有針對國內市場需求的研發團隊,與相關商業機構合作解決本土化問題,建立了豐富的生態系統。
比如在工業互聯網領域,SAP實行了四大舉措:一是把國外先進的理念應用及實踐帶到國內;二是實現與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的互融互通;三是通過一些合作伙伴的聯合,由合作伙伴研發具有特定需求的APP,SAP協助推廣;四是深入到各個行業領域,打造行業云。在后兩種途徑中,SAP更多地扮演賦能的角色。
《中國經營報》:怎么看待來自國產廠商的競爭與沖擊?
董志剛: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各個領域中催生出本土的、非常強有力的品牌,這是一個好現象。SAP中國業務發展26年,對目前以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SAP保持技術及市場的優勢充滿信心。
在占據全球ERP軟件市場最大份額之后,SAP仍在保持技術與服務的自我革新,企業要謀求數字化浪潮中的市場地位,就必然會使用先進的工具建立競爭的壁壘,而SAP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在國內市場擁有明顯的優勢。與此同時,SAP將自身的技術優勢向合作伙伴及客戶開放,比如以開源的方式,持續地做技術的輸出。
新技術使ERP價格更親民
《中國經營報》:傳統ERP市場增速逐年下滑,你認為云ERP會帶來新的市場增長嗎?
董志剛:云轉型是國內外ERP廠商發展的必然趨勢,云轉型發展空間更廣闊。眾所周知,ERP是企業管理的數字化核心,用數據和流程管理實時展現相應的財務和成本信息,幫助企業做出科學高效的決策。所謂云ERP,實際只是把ERP軟件的技術放在云端,使企業隨時隨地獲取數據、做出決策。傳統的ERP是部署在本地設備上,現在“上云”之后,它能夠成為一種基礎設施,企業只要通過租賃的方式,就像打開水龍頭就有水一樣,無須再自建水廠,財務、銷售、制造、管理等各個部門崗位的人員都可以讓流程和應用、報表、數據的操作在云端實現。
《中國經營報》:目前對于很多企業來說,ERP的成本依然很高。你覺得ERP軟件的市場價格是否會有下降的空間?
董志剛:在大眾認知層面,SAP服務的似乎都是大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福布斯》排行榜前2000位的企業中,92%是SAP長期服務的客戶。還有另一個事實是,SAP服務的所有客戶中,80%是中小企業,SAP有專門適用于中小企業的產品及服務解決方案。
自2010年開始,SAP就投入700億美元向云轉型,建立了完善的企業級SaaS軟件。2016年開拓物聯網業務,2019年則推出了PaaS(平臺即服務)平臺。此外,SAP具有全面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組合,利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加快實現自動化,消除人為失誤,優化業務操作。今年,SAP落地“RISE with SAP”戰略,推出“業務轉型即服務”的業務模式,幫助企業上云。
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用得起SAP的產品,也可以說讓價格更加親民,我們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本文鏈接:SAP全球副總裁董志剛:重視中國市場、ERP價格趨向更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