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風口下智能制造仍然遲遲推進不下去,如何理智對待智能制造
發表于:2022/3/16 11:46:33??閱讀量:?[關閉]
現在國家在倡導工業生產實現智能制造,企業投入大量物力、財力,購買自動化分裝設備、采用智能倉庫,各種自動化所需的設備,建立DCS控制系統和MES系統等先進智能制造技術和相關信息系統。
許多企業不管是從投入產出提升角度看,還是從企業價值創造能力提升角度看,智能制造所帶來的實際效應發揮的都不盡如人意。是智能制造本質有問題么還是我們沒有真正理解智能制造?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提高、環保和化工安全要求提高,智能制造必然是大勢所趨,智能制造沒有落實到位應該是我們沒能把握好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正確方向,走了彎路,陷入了誤區,導致事倍功半。
只求設備和系統先進,把智能制造當作彰顯實力的幌子,而忽視適用性和實用性選擇。
很多企業對智能制造本質的理解存在誤區:
一是認為智能制造就是“機器換人”,把設備自動化與智能制造混淆;
二是認為智能制造就是要實現制造信息化,有了自動控制系統就是智能制造。
注重智能制造技術與智能裝備的適用性和實用性選擇,才能科學、合理、高效地應用智能制造技術與智能裝備,發揮其對智能制造的使能作用、杠桿作用和乘數效應,達到提升智能制造系統價值創造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不注重系統性規劃設計,存在自動化和信息化孤島效應
智能工廠物料流系統規劃設計
(1)沒有做好工廠整體布局規劃設計,原材料倉庫、各生產車間、成品倉庫等規劃布局不合理,原材料倉庫至各生產車間、上下游各生產車間之間、下游生產車間至成品倉庫之間的物流無法實現有效銜接;
(2)沒有做好車間整體布局規劃設計,各生產線之間的物流邏輯、物流空間、物流路徑設計不合理,等自動化物流裝置安裝位置,無法系統地實現物流自動化;
(3)沒有做好生產線布局規劃設計,注重生產設備加工性能的自動化,但忽略生產設備上下料的自動化、忽略生產設備之間物料傳輸的自動化,致使各生產設備之間、各生產工序之間無法實現自動化銜接。
智能工廠信息流系統規劃設計
(1)沒有做好企業信息化頂層架構設計,未能有效覆蓋企業價值鏈上所有業務板塊;
(2)沒有做好企業信息化流程的系統性設計,部分業務板塊流程有缺失、不完整;
(3)沒有做好企業信息化流程的邏輯性設計,部分業務流程之間無法有效銜接,影響信息流動。以上情況,都會導致智能工廠信息化孤島的出現。
很多企業在智能制造系統建立并運行一段時間后會發現,智能制造系統的運行并不像預想中的那么順暢,智能制造系統的運行給企業運營管理者帶來的不是更多便利,而是更多不適應。
企業應該認識到,表面上看,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是先進制造技術與智能裝備升級,是建立一套新的智能制造系統,事實上,智能制造是構建一種新的生產運營模式,是對企業生產運營系統的重塑。
因此,企業要想實現對智能制造系統的高效率運營管理,必須建立與該系統相匹配的新的運營管理模式,即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對企業運營管理模式進行重構。
智能生產必然經過的三個過程。
01、設備數字化
設備數字化是智能生產實現的地基,設備做到自動化,能夠實現實時控制和監控異常能及時反饋。設備數字化可以直接理解為對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傳輸 與反饋。農藥制劑實現智能化生產,首先要從硬件設施上著手,要完成設備的數字化和設備運營自動化,即生產過程數據化,同時解決整個生產過程中物流傳送問題。
02、車間數字化
車間數字化人-機、機-機通信,實現遠程操控(至少完成DCS控制)。車間數字化是以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相關數據作為基礎,在計算機虛擬環境中,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仿真、評估和優化操作,并進一步擴展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產方式。
03、智能工廠
是通過信息化,自主分析決策,生產自主驅動,實現生產現場無人化,讓生產線達到熄燈標準,實現企業生產網絡化、生產數據可視化、生產文檔無紙化、生產過程透明化并且生產現場“無人化”。
只有做到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明確目標,做好前期規劃,分步實施,才能真正實現智能制造。(來源網絡)
本文鏈接:時代風口下智能制造仍然遲遲推進不下去,如何理智對待智能制造